- 最新
- 精选
- 区块链
- 汽车
- 创意科技
- 媒体达人
- 电影音乐
- 娱乐休闲
- 生活旅行
- 学习工具
- 历史读书
- 金融理财
- 美食菜谱
“暂时做着一份工作”的心态,不止你一个人有过。
原创:
我要WhatYouNeed
我要WhatYouNeed
2020-08-09

后海大鲨鱼是我很喜欢的一支乐队。
主唱付菡本科念的是建筑,研究生考了平面设计。早在大学时,她接触乐队,就有预感自己以后要做乐队了。
但毕业后,她还是成为了一名设计师。在一次采访里,她把这称为“我需要一份正常的工作。” 对她来说,工作只是解决「身份」的工具而已。
但大部分人,并没有付菡这样的果断。我的好多朋友,在真正开始第一份工作时,都会有一种纠结的心情:我似乎不爱做眼前的事啊。
刚刚结束了找工作的迷茫,又要面对不喜欢工作的二次迷茫,人生真的太难了啊。
今天,是我们和自如一同推出的「毕业后最想知道的三个问题」系列的第二问:
毕业后的「二次迷茫」,会在什么时候来临?
关于这个话题,我想分享两位同龄人的故事。
声音资源加载中...
var mv0 = new APlayer({element: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mvplayer0'),narrow: false,autoplay: false,music: {title:decodeURIComponent('迷茫也没关系的。'),author: '来自我要WhatYouNeed',url:'http://res.wx.qq.com/voice/getvoice?mediaid=MzA3NDYwNzI0NF8yNjUyNzI2MjYx',pic:'http://h.chuansong.me/newWhatYouNeed.jpg'}}); mv0.init();女朋友知道他要辞职,认真地问他:“现在辞职会不会太早了,要不要先找一份更厉害的工作?”但林十觉得,自己在过去的 23 年里,很多事情都太晚开始了。高中时,他就想学画画了,但没有勇气转去做艺术生。到了大一,他迷迷糊糊打了一年游戏,等到大二才开始动笔练习画画。毕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,他要画自己想画的漫画。他一直在更新自己的一个脑洞漫画,在 Lofter 上收获了一小批读者。他认真看每一条评论,有时候回复了其中一个人,他会觉得不好意思,只好所有评论都一起回复了。有一次,他分享了一篇关于“中国漫画的现状”的文章。里面提到,中国现在的漫画没办法持续产出优秀作品的原因,在于市场(读者),因为大部分读者得到表面的娱乐就已经满足,导致创作者们开始产生“那我就画娱乐大众的东西就好了”。看到他的分享,有个读者给他发私信:“我挺害怕我成为了让你失去成长的激情的读者。”那阵子,他正在苦恼,自己一直以来画的漫画都没有什么反响,在悄悄地尝试不同的内容。他被这句话感动到,也隐约觉得,在看他漫画的人,或许也希望可以和他的作品一起成长。辞职后的他心里更害怕自己到最后只是个平庸的人,无法在漫画这件事上做出成绩。
从小到大,他总能一眼在人群中认出爸爸的光头,而察觉到爸爸的老去,是在奶奶去世时,爸爸突然靠在他肩上啜泣。那个视频,从晚上一点,一直做到了早上七点,他特意拍下了窗外天亮的风景。凌晨四点的北京,天微微亮着,远处是点点的灯光。林十的爸爸默默转发到了朋友圈。但后来通电话时,他们俩都没提这件事,他知道,爸爸向来是个情感内敛的人。妈妈换上了林十画的两人合照,每次林十发了推送,这个小小的头像都会准时出现在打赏的窗口里。紧跟其后的,是爸爸的头像。有时候,即便林十就坐在他们对面,他们也会不动声色地给他打赏 10 块钱。拥有他们没有声音的支持,也算是林十愿意坚持下去的一份底气吧。辞职后的第 4 个月,画画成为了他每天最重要的事情。甚至搬家那段时间,晚上搬完家,他还会坐下来,拿出画板继续画画。那种不停画下去的感觉,就像大学时,他在宿舍里不停练习一样。大三那年,他还做过一份给漫画家做辅色助理的兼职,后来才发现,上色是漫画制作里最基础、最没有价值、也是最可以被替代的一环。最近,他参加了一个漫画 APP 的比赛,如果获得了名次,才有可能被平台签约,成为漫画家出道。他自嘲几乎把自己所有会的东西都用上了。我其实还蛮为他担心的,我们都不敢肯定,未来一定会成功。但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,23 岁的他,一点都不后悔自己现在做出的选择。下班后,Juneky 在家楼下的信箱里,收到了正在斯里兰卡义教的大学师妹的明信片。师妹讲述了自己的外国生活,以及独自克服饮食、卫生、语言等问题的种种经历。被她的这份勇气打动了的 Juneky,陷入了沉思之中。“人是活 365 天,还是把一天重复过 364 次?”他感觉自己 22 年的生活,一直都是在重复着每一天。毕业半年,他第一次认真思考,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。高中时他看了新海诚的《秒速五厘米》,最后一幕的场景,男女主角回头,却被掠过的火车挡住视线,抬头是漫天的樱花。从那时起,他就萌生了一个想去日本看看的念头,而大三的那次旅行更确定了他的想法。“我很少跟别人说自己的计划。因为决心一旦说出来了,就有种仿佛已经实现了一半的错觉。虚假的满足感会削弱干劲。”所以,等拿到了 N1 的日语资格证、拿到了从求职中介那里获得的日本签证和 Offer,他才在饭桌上和家人说了一切。作为家中独子,自嘲从小就是“笼中鸟”的他,心情是很忐忑的。但或许是认为儿子有独立能力了,又或者当作“拿到了外国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”一样,爸妈只是惊讶地说了句“恭喜”,便同意了 Juneky 这个出国工作的决定。他在温泉酒店里做服务生。第一天上班,他要处理料理、摆盘、给客人斟酒、最后收拾场地,一天下来,体力便透支了。而有一次,因为对着前辈说了一句“哦哈哟(早上好)”,他被上司批评没礼貌。日本企业大多遵从年功序列,作为后辈的他不应该使用这么随意的语气。他才发现,即便在国内考过了最高级的 N1,在日本可能也只是初中生的水平。但是在这份工作中,他接触到了许多社会阅历丰富的客人,在告别时,客人会给他拥抱,或是紧握他的手表示谢意,甚至会有客人拿来纸笔,亲手写下感谢信。地理位置偏僻的冈山,只是 Juneky 想往日本的大城市发展的一个跳板。当他逐渐适应日本的生活之后,他先是搬到了名古屋,最终去到东京。变换城市的过程中,他感觉到,自己已经一步步地拥有了留在日本生活的能力。
2020,东京奥运年。Juneky 搬到了东京琦玉,还找到了一份房地产中介的工作,本想着能大展拳脚。但没想到疫情爆发,东京封城,他突然失去了收入来源。他觉得自己就像在打游戏遇到重启,一下子从 80 级掉回了新手村。一个人在房间里时,他曾经很多次纠结过,是不是应该放弃在日本生活的计划,回到广州舒适的家里。但每当这个时候,「不服输」的念头便会涌上来——好不容易来到东京了,他不想看见自己,又一键恢复到过去 22 年重复的生活。比如回到那个离家很近的办公室,像个 AI 一样不断打字。他也想过,万一不做房地产中介,还可以考虑成为日本人的中文老师。早在大学时,他就拿到了中文教师资格证。感到孤独时,他会拿出朋友寄来的明信片和信件,逐张逐张地看,又或者翻看和朋友的聊天记录,看到好笑的部分,一个人在床上笑出声来。他每隔两三天便会和家人通一次电话,来到日本后,他和爸妈的交流比以前住在一起时要多得多。Juneky 心里还有一件事,盼望了六七年未实现。《秒速 5 厘米》的那个车站,位于东京周边的小田原市,距离他工作的地方只有一小时的车程。他原本计划四月份要去,因为疫情只好搁置了。但他十分期待下一个樱花季的到来,他一定要亲自去到那里,感受樱花落下的画面。
聊到「 毕业后的二次迷茫」这个话题的时候,编辑部有人说了一句:“怕什么迷茫啊,那么多人到了 30 岁、40 岁,都还是说自己很迷茫啊。”我们被这句话逗笑了。一直以来,大家都很擅长用“坚持做喜欢的事情最后成功了”的案例来鼓励人。但真实的情况是,不管是处于什么阶段的人们,一旦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,就意味着新的迷茫要开始了。这也是为什么,我们会在毕业一段时间后又开始迷茫的原因。很多人都是选择了一种生活后,才察觉到自己想要选择另一种人生的。所以,如果你此刻正在迷茫,倒也不用太焦虑。更重要的,是要认准你心底里真正在意的那件事,试着用迷茫期学到的东西,去修正下一段成长的方向。我们和自如将一起陪伴着你,继续联合推出关于「毕业后最想知道的三个问题」系列策划的最终一问。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
分享
前往看一看
看一看入口已关闭
在“设置”-“通用”-“发现页管理”打开“看一看”入口
我知道了
已发送
发送到看一看
字
发送中
微信扫一扫
使用小程序
取消
允许
取消
允许
微信版本过低
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,请升级至最新版本。
我知道了
前往更新
确定删除回复吗?
取消
删除
知道了
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
本站仅按申请收录文章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如若侵权,请联系本站删除
微信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Twitter豆瓣百度贴吧
觉得不错,分享给更多人看到
我要WhatYouNeed 微信二维码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
分享这篇文章
我要WhatYouNeed 最新文章
“暂时做着一份工作”的心态,不止你一个人有过。
2020-08-09
假如44天后就无法使用微信了,他们该怎么办?
2020-08-08
“我是喜欢《三十而已》的大结局的。”
2020-08-07
调查丨男生理想中的女朋友是做什么工作的?
2020-08-07
「我想寻找像陈屿一样的人,你是吗?」\n\n今天,我在豆瓣读到了一个真实故事,说是一个特别喜欢书的男人,因为太爱买书、读书,以至于忽视了家人,导致最后他的老婆歇斯底里,把他的书烧、撕掉了不少。\n\n但在那个帖子里,他并不想控诉另一半的过分之举。反而劝大家,不要为了看书忽略了家庭。\n\n一瞬间,我就想起了《三十而已》里喜欢养鱼的陈屿。在我的理解里,这样的人,有时候是把自己的爱好放在了生命最重要的位置。\n\n某种程度上,它的位置甚至大于另一半、家人或者工作。\n\n你是这样的人吗?如果是,我想找到你,然
2020-08-05
这部大男主粗口丧剧,很适合那些毒舌的朋友看。
2020-08-04
征集 | 你和另一半的第一个吻,是怎么发生的?
2020-08-04
本周四晚在广州,想邀请30岁的你看《三十而已》大结局。
2020-08-04
给你提供一份20岁以后的旅行参考。
2020-08-03
WhatYouNeed 的下一个产品,将由你来决定。
2020-08-03
(adsbygoogle = window.adsbygoogle || []).push({});
(function(){
var bp = document.createElement('script');
var curProtocol = window.location.protocol.split(':')[0];
if (curProtocol === 'https') {
bp.src = 'https://zz.bdstatic.com/linksubmit/push.js';
}
else {
bp.src = 'http://push.zhanzhang.baidu.com/push.js';
}
var s = document.getElementsByTagName("script")[0];
s.parentNode.insertBefore(bp, s);
})();
(function(){
var src = (document.location.protocol == "http:") ? "http://js.passport.qihucdn.com/11.0.1.js?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":"https://jspassport.ssl.qhimg.com/11.0.1.js?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";
document.write('');
})();